他還深刻指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根本是在國家實力:“洋人論勢不論理,彼以兵勢相壓,我第欲以筆舌勝之,此必不得之數也。”他又亟切誠懇地指出歷史時機的緊迫性:“正值海防吃緊之際,不特為外人所竊笑,且機會一失,中國永無購鐵甲之日,即永無自強日!”
  在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高級官員們的努力倡導下,清廷開始認真地籌劃並實行興辦海軍海防的一些實際步驟。但就在清政府對剛剛建成的廣東、福建、南洋和北洋四支小規模的海軍艦隊感到欣慰時,1884年8月中法戰爭的馬尾海戰中,最早組建的福建海軍竟然整個被法國侵華遠征艦隊殲滅。面對被鮮血染紅的滔滔閩江,清廷認識到:即使擁有了先進的海軍艦隊,但若人員訓練配合不到位,依然不足以勝任海上戰爭和海疆防務。
  中法戰爭後,鑒於福建船政水師幾乎全軍覆沒,清政府決定“大治水師”。血氣方剛的光緒皇帝鄭重發佈了大力擴充海軍的上諭,並下旨於1885年成立海軍衙門。海軍由此成為清廷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正式經制軍種,近代中國海軍海防事業開始邁入最佳發展時期。光緒皇帝的生身父親醇親王奕譞親自出任總理海軍大臣,直隸總督李鴻章為會辦海軍大臣。
  經驗豐富且比較瞭解西方情況的李鴻章如魚得水,致力於海軍海防建設的龐大系統工程,使中國的海軍海防事業在短短幾年時間里有了飛躍發展。由於身兼直隸總督與北洋大臣,李鴻章掌握主動權,著手優先創辦北洋海軍海防。1888年10月,在李鴻章的苦心營辦下,海軍衙門上奏慈禧太后並獲准頒行《北洋海軍章程》,標志著北洋海軍正式組建成軍,這是近代中國海軍海防事業發展的輝煌頂點。由於北洋海軍的龐大陣容,總噸位達到4萬多噸,一度躍居海軍世界大國的行列,在亞洲地區則是首屈一指。
  成軍後的北洋海軍,擁有艦艇25艘,總噸位達到4萬多噸,官兵4000餘人,在當時是亞洲最強大的海上力量,使鄰國日本望而生畏。與此同時,李鴻章加緊旅順、大沽、威海等海軍基地的建設,以加強海防。但是,當時的清廷官員普遍貪圖享樂不管國事,內耗巨大,以致不久,戶部就數次找藉口要求停止添船購炮。自此,北洋海軍的建設陷於停頓、倒退的困境。
  而反觀同時期的日本,也曾長期鎖國,但在美國人佩里叩關之後,能迅速調整國策,有研究說這與其島國地理特點有密切關係。而實際上,此時的日本已轉型為一個完全的現代意義上的民族國家,國人卻尚未從“天下體系”中走出,國家認同並未建立,老百姓只知道自家身家性命,地方官甚至部分海軍軍人亦毫無國家觀念,比如甲午戰爭前日諜潛入要地搜集情報,竟無一人被髮覺;戰爭爆發後,軍隊在前線奮戰,而其他省份督撫,都當作是李鴻章北洋一系私事,事不關己,不願積極施以援手。以此對敵,豈能不敗。李鴻章排除萬難嘔心瀝血,以一己之力建立北洋水師,終究困於當時官場亂狀以及落後的國力。農業化的中國和工業化的日本作戰,其失敗沒落是歷史的定局。  (原標題:大治水師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kwzutvfijvd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